公司分布: 广州 深圳 东莞 佛山 中山

新闻资讯

你的生活需要“被广告”吗?

时间:2014-25-25

   虽说早已知晓朋友圈广告即将来临,但是当众多用户还没有准备好的时候,朋友圈广告还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现在朋友圈中。对于朋友圈广告,微信官方表示:广告是生活的一部分,不是广告可恶,而是广告不懂用户,我们试图做些改变。那么问题来了,作为用户的你,怎么看?如何理解广告是生活的一部分?微信官方给朋友加入广告是一种骚扰吗?
  周三开始,“武汉晚报折扣帮”微信推出小调查,微粉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。调查还在继续哦,快来扫码加入,回复#电话+140字观点#,并分享到朋友圈,赢取价值68元的绿地全球嘉年华武汉站门票。
  网络热点充满变数
  @陈瑞:大数据时代,广告策划实际上很不好把握。你可以策划一个热点话题事件,但却无法掌控事件发展的方向。就拿这次微信首推的三个广告品牌来说,宝马无疑是最大赢家。有说法戏谑道,微信其实主要是把宝马的广告推送给了屌丝们,因为屌丝们收到广告会大肆宣扬,由此能形成巨大的二次曝光。而可口可乐就有点当“垫脚石”的味道,可口可乐从来就没有与“屌丝”这个词关联起来,可这一次只因为它在首批广告中的产品单价最低,就自动被划分到了底层阶级当中。
  @董静:就拿最近热播的言情剧《何以笙萧默》来说,锐澳鸡尾酒饮料,强行植入痕迹太重,导致大家纷纷表示反感、吐槽,品牌也无形中被贴上了“很LOW”的标签。
  微调查:广告阶层论不一定靠谱
  1月25日微信朋友圈广告正式上线的当天,关于微信广告的投放标准出现了数种猜测,其中流传最广的一种传闻称,微信朋友圈广告推送是基于大数据分析后进行的精准营销,根据对用户收入和消费能力的分析来决定投放何种广告。年收入 100 万以上,消费能力强,收到的是宝马广告;买不起iPhone 6但买得起小米的,收到的是Vivo的广告;连小米,甚至红米都买不起的,收到的便是可口可乐的广告。
  武汉晚报《新7天》记者对部分回复的微粉进行采访统计后发现,上述传言并不可靠。例如,不少收到宝马广告的网友表示,自己的收入和消费能力远未达到可以购买宝马车的水平;而数位收入水平相对较高,且拥有私家车的好友则表示自己“未收到任何广告”。此外,记者统计发现,使用iPhone手机的用户收到宝马广告的概率要远高于安卓手机用户,尽管不少iPhone用户同样称自己“很穷”,根本买不起宝马。而安卓手机用户收到Vivo和可口可乐广告概率则相对较高。
  微友魏新认为,微信的广告呈现和高富帅屌丝没有啥关系,主要是选择了朋友圈活动比较频繁的用户,通过关系链条来影响其他用户,对于朋友互动的广告厌烦程度就不会那么大,“企鹅”肯定分析了用户的聊天记录。
  山寨广告随之而来
  @洪波:“山寨广告多了,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用户体验。”正因为微信“无孔不入、无处可藏”“谁都可以发布”的特征,微信广告在“精准营销”之后,谁能保证它在二次传播、三次传播中会不会变了味、走了形?比如有人先加上你,之后再把昵称改成宝马中国的头像,要求你汇款到指定账户获得宝马MINI的试驾机会。这势必对正牌微信广告带来极大的杀伤力,也对有关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  @马大甲:不能让等待法律明确的过程成为空当期。相比复杂的网络广告监管形势,《广告法》已经难以满足目前监管要求,必须将微信广告纳入监管范围,明确微信广告的相关概念和标准,清晰界定微信个人行为及微信广告行为。只有这样,那些山寨广告才能可能得到治理,微信朋友圈广告才能坚挺地走下去,买家合法权益也才能得到有效维护。
  记者傅雪婴 实习生蔡文婷